从市交通委获悉,近日,《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》发布实施。行动计划从“优化供给、调控需求、强化治理”三个方面共提出42项任务。2023年,全市交通工作将继续秉承“以人为本”和“慢行优先、公交优先、绿色优先”的治理理念,到2023年底,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提升到74.7%,全市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86%,进一步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。
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开通2条(段)新线和3座既有线车站
持续推动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
交通部门将继续以轨道交通为骨干、智慧交通为支撑,推进多种交通方式加快融合发展,持续优化提升既有线网运营服务水平,加快构建“轨道上的都市生活”。
目前,全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计27条线路807公里,市郊铁路365公里,轨道总规模居全国第一。2023年,将开通轨道交通16号线(榆树庄-宛平城)、17号线北段(未来科技城北区-工人体育场)2条(段)线路30.2公里;计划开通16号线二里沟站和苏州街站、11号线模式口站3座车站,完成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工程;加快推进3号线一期、12号线、28号线等在施线路建设;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,开工建设1号线支线。
加大轨道交通消隐改造力度,推进1号线车辆更新和5号线、10号线信号系统等技术改造,增强车辆设备稳定性,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服务水平。
目前,我市与国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取得实质性突破。2023年,将持续推动实现各个层级轨道交通一站安检、一票通行、一套体系、一网运营;推动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,推进建设东北环线、城市副中心线西段。
推进福寿岭中心站等建设
2023年,交通部门将完善公交场站布局,开工建设首钢东南区首末站、中央民族大学首末站,推进福寿岭中心站、鲁疃中心站、朱辛庄首末站等建设。
目前,我市已开行定制公交线路376条,2023年将进一步优化定制公交算法,提升服务市民就医、旅游、购物等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效率。推广“京津冀定制快巴”,从服务北三县通勤人员便捷进出京,向环京周边地区其他方向延伸覆盖,为更多乘客提供方便、快捷、舒适、安全的公交服务。
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
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
高速公路方面,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,推进国道109新线高速工程基本完工。开工建设京密高速(机场南线-六环路)、京平高速改扩建工程、承平高速主体工程。
普通公路建设方面,建设完成京藏高速北辅路、天北路北延、胡黑路、密三路。开工建设南山环线三期、雁栖湖北二路等一批道路。
城市道路建设方面,完善快速路路网,持续推进京密路(太阳宫北街-机场南线)、北清路、安立路快速化改造,开工建设亮马河北路、东五环远通桥改造。
据了解,远通桥改造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,新建匝道实现东五环路与京通快速路南向西交通转换,同步拓宽京通快速路辅路及东五环路。按城市立交匝道标准设计,路基全宽9.5米,设计速度为40公里/小时,长度: 870m。投资额为7800万元。
提升主干路服务水平,建设完成安宁庄北路,持续推进太平庄中街、北辛安路南段、鲁疃西路南延等建设,开工建设顺黄路。城六区及通州区建设完成次干路和支路17条、开工建设15条。
综合客运枢纽方面,实现首都机场线东直门站航空行李托运功能,加快丽泽城市航站楼一体化工程建设,加快推进朝阳站、丰台站、城市副中心站等3个铁路车站配套交通枢纽建设。
为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,2023年将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、6号线南延、城市副中心线等建设,完成漷台路和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,持续推进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、通马路、厂通路等一批道路建设,改善区域通行能力。开通运营东夏园枢纽,推进城市副中心站、通马路、环球影城北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