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秋假”该怎么放?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放松 今日热搜

作者: 来源: 中国网 2025-11-13 10:09:30

 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,国内多地从今秋起试行中小学“春秋假”。最近,有许多中小学生已经踏上度假的旅途。浙江省11个设区市也发布了关于中小学“春秋假”制度的相关文件,开启了全省推行中小学“春秋假”制度的先河。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热议,有省内网友表示,“学生能借此喘口气,挺好的”,也有省外网友表示,“希望能同步推进”。

有别于传统寒暑假,“春秋假”是指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为中小学生设立的短假期。在此期间,学生可以走出校园,错峰开展研学旅行、社会实践或是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等。

其实“春秋假”的历史由来已久。据报道,早在20世纪,农村中小学就有“农忙假”,目的是让孩子能在春耕秋收时节帮家里“搭把手”。2004年,杭州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“春秋假”,为各地“打了个样儿”。二十余年的探索,杭州的做法收获了家长、孩子的广泛好评,也为“春秋假”制度的推广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。可见,这一假期形式的延续与升级并非偶然。那么,为什么在寒暑假之外,还需要“春秋假”?

从教育角度来说,“春秋假”被视作对“知行合一”教育理念的一次回归与升级。长期高强度的课堂学习容易让学生陷入“书本困境”,制约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。而“春秋假”的到来,让学生得以暂别题海,将广阔天地变成“行走的课堂”。

比如,通过研学旅行在博物馆感受历史脉动,通过农耕体验领悟“汗滴禾下土”的真谛。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,假期期间非遗址类博物馆向学生群体免费敞开大门,文旅部门同步上新“学生专属折扣套餐”和定制研学路线。丰富的研学活动,有助于让学生们持续紧绷的“学习神经”得以放松。在“春秋假”中,教育不再是单一的“应试”导向,而是更好回归“育人”的本质。

 

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


相关文章
  • 从立秋到立冬,六安西红柿价格为啥依然“高高在上”?

    从立秋到立冬,六安西红柿价格为啥依然“高高在上”?

    2025-11-11